关注我们
LOGO
 
 
  动态新闻
  news

  • 没有文本
NEW 动态新闻
智能化背景下机器人和人的发展关系探讨
来源: | 作者:pmod84a71 | 发布时间: 2018-01-29 | 7319 次浏览 | 分享到:

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造成它的极权性质的主要是技术。技术的进步使发达工业社会可以在富裕的生活水平上,让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要,而不再去追求自由,不再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正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发达工业社会虽然是一个不自由的社会,但毕竟是一个舒服的不自由社会;虽是一个更有效地控制着人的极权主义社会,但毕竟是一个使人安然自得的极权主义社会。⑥

从当前的相关文献来看,对智能机器人的探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层面。对于机器人技术反思层面,更深层的阐述与研究并不多,尤其是研究智能机器人与人的发展关系方面的成果不多。人与机器人的关系问题应该作为机器人技术反思层面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这对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智能化背景下机器人与人的发展关系分析

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去从事一些高强度、高危险、高精度的工作时,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人们获得了更多发展自己智力资本和休闲的机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各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劳动者自身的发展。因此,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人的主体地位,相反,在解放人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智能机器人和人的“替代”关系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的效率越来越高,智能机器人获得广泛发展和运用。机器人降低了劳动成本,代替人们从事简单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危险劳动,使人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智能机器人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作为一种工具存在,只能“替代”人的部分劳动,不能影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能威胁到人的主体性地位。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运用将劳动力从单调、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出来,在淘汰部分劳动力的同时,创造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劳动力需求,吸纳了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机器人将代替人们从事“社会平均简单劳动”,包括不同劳动群体的的重复性劳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不同行业中的环境恶劣、风险较高、重复性较强以及需要高强度体力和脑力的部分劳动,将逐步由机器人代替。比如,会计电算化将财务人员从耗时、低效的账务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农业机械化将农民从播种、收割等高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仅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也提供了大量富余劳动力,毕竟任何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力来完成,智能机器人也不例外。而那些学习并掌握了新技术的劳动者,不仅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产业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之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如服装业、鞋业等劳动密集产业也将由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可以将劳动力解放出来,还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