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LOGO
 
 
  动态新闻
  news

  • 没有文本
NEW 动态新闻
工业4.0 物联网时代下企业的新思维策略
来源: | 作者:pmod84a71 | 发布时间: 2018-01-26 | 309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8-01-25 14:35 【物联传媒】
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究竟只是炒作,还是企业可透过转型带来希望的绝佳机会?

在物联网的带动下,制造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加速与工业领域的全方位融合。纵观全球市场,工业4.0趋势所向,中美德各有千秋,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局面,制造领域中,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究竟只是炒作,还是企业可透过转型带来希望的绝佳机会?在实现工业4.0的过程中究竟遭遇到哪些问题?目前的实施成效如何?未来又该如何真正落实工业4.0?

一、比较中美德制造业体系的布局

德国:自下而上推动,保持制造业领先

德国工业始终强大,企业自发解决痛点,自下而上推动工业4.0。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背景是全球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希望通过物联网使产业链管理智能化,市场需求分析有效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成本问题,这正是物联网时代中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集中表现。

如西门子的“数字化企业平台”系统为数字制造提供了载体;宝马集团的虚拟手势识别系统使得汽车制造再进一步;大众用机器人制造汽车,实现了极高的人力替代效率;ABB强大、精细而全面的机器人产品在世界上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博世力推用于工厂智能化的射频码系统;SAP推动云平台互联万物,实现大数据支撑决策。

美国:提升制造业效率,推动工业复兴

美国政府主导复兴制造业,特朗普新政召回海外制造商态度强硬。通过高性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等的组合,大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借助物联网的优势,使制造业的数据、硬件、软件实现智能交互,通过大数据实现智能决策,提升美国制造业生产效率。

美国通用提出“工业互联网”计划,倡导产业链效率提升,与美国政府的“再工业化”战略举措相呼应,随后AT&T、Cisco、GE、IBM、Intel联合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推动美国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中国: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智能制造空间大

人口红利丧失,我国同样面临着成本控制问题。目前来看,我们还处在制造业自动化升级的关键点,大部分企业在近两年大力投入对生产线的改造,用自动化的技术替代或者配合人力更好的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工业机器人、工业、SaaS、视觉、工业大数据等。“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提出,被看作是中国工业4.0计划。战略不仅推进我国制造业进入工业4.0时代,同时也力图改变我国低端、粗放、资源依赖性的制造局面,并加速信息程度较高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