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LOGO
 
 
  动态新闻
  news

  • 没有文本
NEW 动态新闻
机器人和智能自动化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
来源: | 作者:pmod84a71 | 发布时间: 2018-04-19 | 4803 次浏览 | 分享到:

来源:
据IDC*新发布的一项IT产业预测,到2019年,全球4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将运用人工智能服务。到2021年,75%的商业企业应用将选择人工智能,超过90%的消费者将与客户服务机器人互动,且人工智能将全面渗透到智能家居领域。

  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变革,中国政府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30年,中国将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规划还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要达到****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然而,谈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这一话题,大众的观点往往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人类将得益于机器智能化发展,另一方则认为机器智能化即使不至于破坏人类社会的根基,却必将影响人们的就业机会。

  具体来说,一方面,许多重复性或纯事务性的工作被自动化所取代;另一方面,一些对体力要求高或者繁重甚至危险的工作也将由机器人完成。据牛津大学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未来20年内,美国47%的就业机会可能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所替代。然而,自动化在取代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将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例如更需技术和创新的领域,包括培训、建筑、部署、维护、维修、开发等。那么我们将如何正确看待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呢?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日益融合将进一步催生自主机器人的诞生。这些机器人将能够做出各种更高级行为和反应,例如学习经验、解析并进一步生成语言,从而创造一种近似于自主意识下的运行状态。

  为了消除对认知机器人持有的对立观点,e络盟针对一系列专为医院、车间和工作场所开发的*具革命性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进行了调研,并据此概括出三大关键趋势以助力机器人和智能自动化在未来五年的发展。

  1.机器人的外观和动作不久将与人类更为相似

  不同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形象,目前大多数机器人看起来并不像人类,甚至称不上类人。尽管自动化制造领域的大部分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能够完成托举、拧紧或焊接等工作,但却不具备人类的特性。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着机器人在医院、养老院等更多服务和社会场景中取代人工,机器人的拟人化特征和更具“人性化”的反应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若要断言类人形机器人是否会增加或缓解某些人对机器人的担忧,现在还为时过早,尤其是当自主人形机器人开始加入到普通人类的工作场所当中。机器人工人的好处显而易见—他们永远不会疲倦、很少犯错误,并且不会要求加薪,但也正是人形机器人的这种完美特性可能让真正的人类产生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