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把握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抓住这条主线,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中国经济必定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
(五)如何有效应对限电问题,今冬明春如何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9月中旬以来,全国电力供需紧张,一些地区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9月23日至26日,个别地区出现拉闸限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发电量煤电占比较高。限电,反映出能源尤其是煤炭供需紧张。

10月20日,安徽省宿州市钱营孜煤矿工人在筛分电煤。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从全球范围看,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在逐步恢复,全球能源需求都在大幅增加;很多国家都遭遇了能源问题,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从国内看,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煤炭供需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发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影响了发电能力和意愿。
与此同时,一些省份经济复苏强劲,电力需求快速增长。1至9月全国用电增速达到12.9%,多个省份用电增速达到16%至20%。如此高的用电增长给电力保供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依赖性仍然较强,大量上马“两高”项目,加剧了能源供需的紧张局面。
此外,水电来水不足,新能源出力不稳定,也影响了电力供应能力。
眼下,北方地区陆续进入采暖季。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

10月21日,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监控发电运行的各个环节。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这个冬天,中国能否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剑指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10月19日晚,国家发展改革委连发三文,表示将采用包括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等一系列必要措施,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19日当晚,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短时间内便“锁定”跌停板。现货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的煤炭价格相继下调。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加快释放煤炭产能。9月底以来,已核增一批生产煤矿,日均产量已比9月份增加了120万吨以上,10月18日的日产量已超过1160万吨,创今年新高。
国家能源局日前通知,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进一步提高电力供应能力。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天津港煤码头夜间作业一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